1、意思:玉上的斑點遮蓋不了玉上的光彩,同樣玉上的光彩也遮蓋不住玉上的斑點。
2、解釋:瑜:玉的光彩,比喻優點;瑕:玉上的斑點,比喻缺點。比喻優點遮蓋不了缺點。
3、出自:《禮記·聘義》:“瑕不掩瑜,瑜不掩瑕?!?/p>
4、原文:子貢問于孔子曰:「敢問君子貴玉而賤玟者何也?為玉之寡而玟之多與?」孔子曰:「非為玟之多故賤之也、玉之寡故貴之也。
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对姟吩疲骸貉阅罹?,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p>
5、原文釋義:子貢向孔子間道:“請問君子為什么都看重玉而輕視氓呢?是因為玉的數量少而氓的數量多嗎?”孔子回答說:“不是因為瑯的數量多,因而就輕視它;也不是因為玉的數量少,因而就看重它。
從前的君子,都是拿玉來和人的美德相比:玉的溫厚而又潤澤,就好比仁;填密而又堅實,就好比智;有棱角而不傷人,就好比義;玉佩垂而下墜,就好比禮;輕輕一敲,玉聲清脆悠揚,響到最后,又戛然而止,就好比動聽的音樂;
既不因其優點而掩蓋其缺點,也不因其缺點而掩蓋其優點,就好比人的忠誠;光彩晶瑩,表里如一,就好比人的言而有信;寶玉所在,其上有氣如白虹,就好比與天息息相通;產玉之所,山川草木津潤豐美,又好比與地息息相通。
圭璋作為朝聘時的禮物可以單獨使用,不像其他禮物還需要加上別的什么東西才能算數,這是玉的美德在起作用。普天之下沒有一個人不看重玉的美德,這就好像普天之下沒有一個人不看重道那樣?!对娊洝飞险f:‘多么想念君子啊,他就像玉那樣溫文爾雅。’所以君子才看重玉?!?/p>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shenghuojineng/3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