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沈陽東軟怎么樣(沈陽東軟待遇怎么樣)
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醫院開始引入CT機。到1997年首臺國產CT機問世之前,中國CT市場一直被少數幾個跨國公司完全壟斷。因為設備價格昂貴,醫院買不起,患者拍不起。國內一些醫院只能購買國外的二手CT機,故障頻發。研制出中國人自己的CT,是國人期盼多年的夢想。
“國產CT的面世,不但填補了中國在大型醫學影像設備的市場空白,也使CT檢查的價格大幅下降?!睎|軟醫療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軟醫療)總裁兼首席運營官江根苗自豪地說,東軟醫療加入“CT俱樂部”,為“中國制造”四個字增添了更多技術含金量。
1998年3月,東軟醫療的前身東大阿爾派數字醫療系統有限公司成立。
從揭榜修理“洋”機器說起
作為東軟醫療的元老,江根苗全程參與了首臺國產CT機的研發。他說,這個研發故事,還要從修復國外二沈陽手CT機說起。
1987年,沈陽市中心醫院等幾家沈陽醫院進口了3臺CT機,每臺售價約50萬美元。然而,巨資購入的醫療設備卻全部癱瘓?!癈T趴窩事件”引發強烈的社會反響,沈陽市衛生局對外貼出一張“招賢紅榜”。
隨后,東北工學院(現東北大學)教師鄭全錄、李甲遞揭榜。憑借他們在計算機等方面的綜合知識,在大約80天后,沈陽市中心醫院的CT不但復活,整機性能和可靠性還大大提高。當時就有人提出,中國人可不可以用上自己的CT?
1989年,東北大學CT研制小組正式成立,在東北大學的兩間實驗室里,國產CT機開始孕育。充滿自信的江根苗,很快領教了CT項目的“厲害”。十幾個人,缺少設備和測試儀器,經費更是捉襟見肘。他回憶:“因為關鍵部件的研發問題,項目組曾經兩三個月毫無進展、動彈不得。在不懈地堅持下,最后我們調整了一下思路,問題迎刃而解?!?/p>
2000年,東軟國產CT設備第一次出口海外,落戶土耳其Lulebergaz省立醫院。
“硬件封鎖?我用軟件超越你!”
“九死一生”的國產CT研發,終于迎來了勝利的曙光待遇——1994年,中國自主研制的第一臺CT樣機通過國家檢測。
然而,此時的國產CT還只是一個科研樣機,距離產業化還很遙遠。研發經費已經花了數百萬元,經費越來越困難,如果此時沒有持續的研發投入,項目將深陷絕境。
此時,東軟集團正謀劃上市。1995年11月,東軟集團董事長、東北大學副校長劉積仁博士接手這個項目,江根苗受命出任總工程師。東軟醫療的CT項目正式步入產業化軌道。
CT的數據重建不可代替的核心關鍵部件,是陣列處理機(AP)。由于壟斷,這種擁有超級計算能力的AP陣列處理機根本不對中國銷售。硬件的路被堵死了。
研發人員意識到,也許可以嘗試另一條路?!拔覀兿朐赑C平臺上把系統做通,用軟件的能力來實現技術的‘彎道超車’?!苯缁貞浾f,“那時候也不覺得累,飯也不吃,總感覺問題的解就在眼前,生怕人一動彈狀態變了。有天關于圖像重建算法的問題,夢中有了一個算法,趕緊起床記下來,第二天一試真好使?!?/p>
用PC機來代替陣列處理機,一條只有依托東軟的軟件優勢才能行得通的自主創新之路由此誕生。這條被逼出來的技術路線,隨后竟被全球CT廠商紛紛效仿,成為CT設備的主流技術趨勢。
1997年8月,東軟醫療的CT機獲得國家生產許可證書。至此,國產CT成功完成產業化轉換,開始與國際大牌廠商短兵相接。
怎么樣
東軟醫療自主研發的第一臺CT機。
從“簽名購機”到走向世界
江根苗回憶說:“早在我們的CT機還沒正式投入市場時,建昌縣康復醫院的張院長就來到我們的實驗室,在機器上做了個記號說:‘這第一臺機器肯定最好,我定了!’這是我們的第一個客戶?!?/p>
1998年,國產CT上市第一年,就以極具競爭力的價格和穩定的品質售出50臺。它的面世使進口CT機降價20%-30%,惠及更多的百姓。自此,國外二手CT在中國銷聲匿跡,罩在國人頭上長達20年的壟斷陰霾終于散去。
2009年,東軟醫療從經濟型向高端型CT發起新一輪沖擊,創造出中國國產CT歷史上無數個第一。
今天,在東軟醫療東軟總部的智能遠程服務中心,位于世界各地的設備運行和工程師工作的實時狀況盡收眼底。東軟醫療已在歐洲、美國打進高端市場,在中東、南美贏得尊重和認可,與“一帶一路”沿線及非洲60多個國家都有深度合作,實現了在全球100余個國家總裝機37000余臺。
江根苗說:“讓更多的人享受到高品質的醫療產品和服務,是我們最初的創業夢想。它如同一束光,始終指引著我們,穿透歲月,沖破疆界。”
沈陽日報、沈報融媒記者 寇俊松 本組圖片由東軟醫療提供
沈陽日報、沈報融媒編輯 王沛霆
?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shenghuojineng/16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