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王績)
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鋪排對偶11連問,初唐詩中的神段落)
“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好嗎?現在工作很忙吧?身體好嗎?”——
上世紀末,歌手李春波將一封家書譜成民謠,傳唱大江南北,平易直白的歌詞,一聲聲的追問,真是道不盡的游子心。
無獨有偶,唐朝貞觀年間,才子王績則將一封家書寫成詩篇。這首《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最不尋常之處,在于以緊湊對偶和大段落鋪排所呈現的,飽含思鄉深情的十一個問句。11問排偶連發,尋遍詩壇鮮有此格,堪稱初唐不可思議的神段落。
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
王績是詩人,也是隱士,其一生三仕三隱,官宦生涯短促且不矚目。此詩當作于王績第三次仕官期間,題意為在京城思念老家向鄉人問訊,并考慮到詩中以“老去”自謂,與當時詩人在朝中擔任太樂丞的身份境地相合。
全詩以自嘲起筆,帶有幾分苦澀、無奈:在外漂泊年歲已久,老了仍不知道回家。這個時候突然有客人進門,說是從故鄉遠道而來。老鄉見老鄉,該是怎樣一幅情境——
皺起眉頭彼此握手,止住眼淚共同舉杯。殷勤地尋訪舊友,周詳地問詢孩童。斂眉、破涕、握手、銜杯,一段描寫細致入微,生動地將忽逢老鄉悲喜交加的情感變化展示出來,且以兩聯工整對仗的形式,敘事兼帶傳情,筆法凝練利落,功力尤為不俗。
屈曲問童孩
衰微的宗族兄弟兒侄眾多。既然弟侄眾多,怎么能是衰宗呢?衰宗,本乃自謙語,細察當時王績家族的境遇——貞觀年間,家族中最有影響力的大儒王通早已過世,另一位兄長王凝因彈劾重臣被貶,王績本人先前的離職也與之不無關聯。如此說來,經受過政治波折的王氏大家族,確也堪稱“衰宗”。邏輯上自相矛盾的一句,隱含了不易為外人道的苦楚。
若個賞池臺,哪個兄弟兒侄有情致賞玩池苑亭臺啊?王績向鄉人打聽起家中的情況。自此一問始,初唐詩壇精湛絕倫的一段排偶就此上演:
舊日鄉人的園子現今還在嗎?新的樹苗也應栽上了吧?柳行的布置疏密如何?茅齋的修剪寬窄怎樣?哪里移植來的竹子?又多種了幾株梅花?渠溝的水當沒有斷流吧?石頭上估計總生長著苔蘚嗎?院里的果實誰先成熟?林中的花兒哪朵后來才開放?
恕我無能,亦怪作者太牛,實在沒有辦法將原詩翻譯成精致齊整的現代漢語。加上之前的“若個賞池臺”,一連一共高達11個問句,問出了11種方式,句法錯落不帶重樣,好事者瞪大眼睛細細審,竟連一個重復的用字都沒有,對仗嚴飭緊湊,聯句成章,呈現出震撼的視讀效果,令人嘆為觀止。
詩人沉浸在亢奮的獨白式想象之中,無所謂顧忌合不合乎常理,顯沒顯得婆婆媽媽。常年積郁,思鄉之情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忽逢鄉人,恰如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一花一木總關情,一連串機關炮式的發問,直問得鄉人喘不過氣來。
似乎覺察到失態(炫技過頭...),有點尷尬地補了一句:思鄉心切只顧著追問,請您盡管回答無須猜疑。其實王績并不指望對方作答,鄉人畢竟不是家人,怎可能自家大大小小事無巨細了解得那么詳細呢?詩人心底已有了自己的想法——
下澤,一種適于沼田行駛的短轂車
萊,草名,又名藜,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葉可食
行將驅動下澤車,前去剪除故園里的萊草。王績恨不得立馬親自動身,回到故園一看究竟。故園剪萊,將抽象無形的思鄉之情落實到具體的物象事象,自是詩家筆法,也透露出詩人再次歸隱的意向。
1、與王維較量
此詩常被拿來與王維的《雜詩其二》作比較: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維一詩專注于一問,寄情于寒梅一物,凝練精巧,歷來詩評也更偏心名家名作。不過多少體諒一下詩歌體裁的不同,絕句、律詩本身就是極精煉的藝術形式,傳播也占據優勢,不然入選中小學語文課本的怎么大多數都是絕句和律詩,而短小的絕句又比律詩通俗更受歡迎呢?
王績此作屬于長篇幅的五言古詩,唐初五古偏愛大面積使用對偶句,本詩時代特征就相當明顯。五古有五古的打開方式,排偶有排偶的欣賞角度。王績此詩中間的11連問,快筆生風,飛流直下,是排偶這一詩法逞才使氣、火力全開的一次超強炫技,足以閃耀初唐詩壇,亦值得為詩詞愛好者所銘記。
寒梅著花未
2、朱熹的惡作劇
全唐詩卷38載有朱仲晦《答王無功問故園》:
我從銅州來,見子上京客。問我故鄉事,慰子羈旅色。子問我所知,我對子應識。朋游總強健,童稚各長成王績。華宗盛文史,連墻富池亭。獨子園最古,舊林間新坰。柳行隨堤勢,茅齋看地形。竹從去年移,梅是今年榮。渠水經夏響,石苔終歲青。院果早晚熟,林花先后明。語罷相嘆息,浩然起深情。歸哉且五斗,餉子東皋耕。
《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答王無功問故園》,貌似構成了兩位文人間一唱一和一問一答的文字游戲。實則非也,南宋大儒朱熹,字元晦,給世人開了一個玩笑。確鑿可查,此詩見載于《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其實是朱熹以朱仲晦為筆名以王績鄉人口吻寫下的擬作。朱熹的惡作劇蒙騙了《全唐詩》的編者,也長期誤導了學術界。有學者就曾據此詩認為王績家大業大,因為家貧第三次出仕是借口,王隱士實則凡心未死,尚有建功進取之意云云。哎,這個朱仲晦,害人不淺啊。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shenghuojineng/15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