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改變人生的書(改變人生的書籍)
改變人生的書(改變你的人生推薦)
前幾天和老友聊天,她說,要是讓我現在回到上大學的時候,我一定好好過。
我問她,你說的好好過是指什么呢?
她說:“肯定是不像以前那樣,一有空就想玩,想出去吃東西,起碼要把自己的時間規劃得好一點吧!
上學的時候總是想著這個好玩,那個好吃,根本不知道考慮哪些才是對未來有益的事情。工作后,走上社會,認識了更多的人,長了幾年的見識才明白,以前真的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做了太多無用的事?!?/p>
◆ ◆ ◆ ◆ ◆
知乎上有個問題是:“見識對一個人的發展有多重要?”最高贊答主胡點的回答是:
見識對于一個人發展的重要程度,就像打星際爭霸里你開了多少地圖一樣。
開了地圖你才知道自己的位置、資源、出鏡和接下來最佳的行動方案。
我深以為然。
見識對于人的意義就在此處,有見識的人,會知道自己的位置,他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如何一步一步地達成自己的目標,而不至于走錯路、走岔路,更不會陷入一團迷茫導致停滯不前。
有見識的人對自己的每一步都很篤定,他明白自己腳下的路通往何處,也知道自己為什么要這么走。
◆ ◆ ◆ ◆ ◆
《窮查理寶典》里有一句話說,我們老的太快,聰明的太遲。人生就是這樣,到了下一個階段,驀然回首,才能看清過往的錯過和失去。
然而,人生是沒有回頭路的,不可能像白日夢里那樣,我們乘坐著一艘時光機,帶著先知的眼光,倏忽間穿越到從前,一一彌補曾經的缺憾。
不可能的!
書籍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增長自己的見識和眼界,讓自己的現在,不要如曾經那樣,留下這樣或那樣的遺憾。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增長見識最簡單的方式,莫過于讀書了。
◆ ◆ ◆ ◆ ◆
前段時間看到電視節目《見字如面》中,復旦大學中文系的嚴鋒教授說,人生有涯,千萬不要不加選擇地讀書。
與一般名人給出書單不同,他另辟蹊徑地列出了一個“不必讀書單”:
1. 除了四大名著、《金瓶梅》《儒林外史》《聊齋》、“三言二拍”以外,很多中國古典小說不必讀。
2. 絕大多數從1949年到1976年的中國當代文學作品不必讀。
3. 很多當代中國人寫的歷史小說不必讀。
4. 絕大多數西方通俗小說不必讀。
5. 所有名著的續書不必讀。
6. 一些古老的哲學著作不必讀。
7. 所有的成功學、心靈學、雞湯類書都不必讀。
8. 所有陰謀論的書不要讀。
◆ ◆ ◆ ◆ ◆
我們往往都覺得“開卷有益”,任何一本書,只要你認真讀下去,肯定都會有所收獲。確實,每本書都是其作者思想的精華所在,讀一本書,便是與一個人的深度談話。
但是,我們必須考慮的一個問題叫作“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是指,當你做事情A的時候,你就沒法做事情B,所以我們要權衡兩件事情之間的重要性,以期在同樣的時間里,獲得最大的收益。
所以,當我們花費時間和經歷去啃了一本“不那么好”的書,我們就失去了讀一本好書的機會。
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財經評論家葉檀就曾說過她身邊的真實案例。她的一位朋友來信向她訴苦說:“我讀了那么多書,為什么日子還是過得那么差?”
這位朋友的日子確實過得不太人生好,平時賺不著什么錢,孩子也不上進,前段時間還被騙虧了幾十萬。
葉檀問她平時都讀什么書呢?
她的書單中都是類似“女人一定要對自己好一點”這樣的書。
看到她的書單后,葉檀終于知道,為什么她這么拼命地讀書,日子卻還過得這么差。
葉檀說,不是所有的書,都可以看的,有的書是會讓人變笨的。
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來讀書,一定要讀一些好書,對自己有用的書。
葉檀給出了她認為對自己最有益的8本的書單:
這些書也許會有一點晦澀難讀,如果你因為它們“讀不下去”、“太難懂了”就放棄讀它們,那也太可惜了!
《窮查理寶典》這本書會告訴你,巴菲特“背后”的男人,何以利用多元思維模型武裝自己,逐步提升自己的基礎認知。
《槍炮、病菌與鋼鐵》告訴你,世界為什么會發展到如今的樣子,幫助你養成更廣闊、視野更全面的世界觀。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會告訴你,在市場動蕩的時候,作為散戶如何從投資中獲益。
還有《原則》《烏合之眾》《自私的基因》《黑天鵝》《“錯誤”的行為》。
讀懂這些書,絕對會讓你受益匪淺,從認知到方法,都會改變比之前上一個臺階。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shenghuojineng/15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