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未來穿戴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未來穿戴”)更新招股書及申報反饋,代言人王一博的代言費用或隨之曝光,其中2021年代言費高達1389萬元。砸重金請代言的未來穿戴近兩年研發投入費用卻近乎市場推廣及廣宣費用的零頭,重推廣輕研發下,未來穿戴主打的SKG按摩儀質量問題頻遭投訴,而公司前期生產的SKG產品也多次登質量“黑榜”。
此外,《大眾證按摩儀券報》明鏡財經工作室記者發現,數次更換主營產品后,未來穿戴近年來的主打產品SKG按摩儀功能與電療儀功能類似,而且,國家目前要求3C認證的產品名錄中尚無頸部按摩儀這類新型產品,尤其是這種貼身使用、容易產生健康隱患的產品,沒有3C認證易被鉆空子,未來穿戴產品質量如何保證,也引人關注。
研發費近乎推廣宣傳費零頭
“明星A”2021年代言費“1389萬元”(見圖一),隨著未來穿戴12月8日披露創業板上市申請文件審核問詢函的回復,王一博不菲的代言費曝光。盡管隱去了明星的名字,但從未來穿戴廣告宣傳的代言人推斷,申報反饋回復中的“明星A”應是明星王一博。
圖一:未來穿戴報告期內明星代言費用
砸重金請代言,未來穿戴的“鈔能力”還不止于此,公司近兩年大幅增加推廣費用支出,市場推廣及廣宣費用超過1.6億元/年,而與動輒上億元的市場推廣及廣宣費用相比,未來穿戴近兩年的研發投入費用甚至近乎前者的零頭。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公司銷售費用分別是10238.76萬元、21020.39萬元和21461.79萬元,營收占比分別是12.93%、21.21%和20.24%,主要包括市場推廣及廣告宣傳費、人工薪酬、咨詢費、市場管理費、運輸裝卸及倉儲費等。其中,2019-2021年,市場推廣及廣告宣傳費金額分別為5583.35萬元、16581.50萬元及16100.46萬元,占銷售費用的比重分別為54.53%、78.88%及75.02%;人工薪酬金額分別為1854.47萬元、2322.58萬元、3436.30萬元,占銷售費用的比重分別為18.11%、11.05%及16.01%。
本報此前以《未來穿戴創業板IPO“含金量”幾何?》為題報道了未來穿戴自2007年成立后15年來主營產品頻換,除實控人外的四名核心技術人員均是2019年12月以后陸續入職,甚至有的入職前學歷背景、職業經歷與智能穿戴技術均不相關,加之公司市場推廣及廣宣費高企,遠超研發費,引發對公司核心技術、專利含金量,“智能穿戴”是否名副其實,是否符合創業板定位的疑問。
在12月8日披露的創業板上市申請文件審核問詢函回復中,深交所也問及了關于核心技術及創業板定位的相關問題,包括說明在“三創四新”方面的具體創新點,如主要產品核心組件名稱及來源、核心技術的形成過程及在產品中的具體運用;結合倍輕松、奧佳華等同行業上市公司競品的參數、指標,說明發行人核心競爭力的具體體現;說明21項核心技術的具體水平,是否為行業通用技術;結合成長性特征是否來源于核心技術或產品。
此外,深交所還問及銷售費用,要求說明2020年、2021年,大幅增加推廣費用支出的主要原因;報告期內發行人以經銷銷售為主,但報告期內仍存在大額推廣支出的原因。
對此,未來穿戴回復稱:“報告期內,發行人以經銷銷售為主,公司大幅增加推廣費用支出主要是為了通過不同渠道的品牌宣傳活動提高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增加公司產品的曝光量,從而擴大市場份額。2020年公司推廣支出費用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加大了在影視劇及綜藝中廣告植入和明星代言的投入,2021年公司推廣支出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加大了梯媒廣告的投入?!?/p>
而公司同期研發費用遠低于推廣費用,分別為2275.49萬元、4714.06萬元和7472.59萬元,營收占比分別為2.87%、4.76%和7.05%。其中,人工薪酬從2019年的1505.36萬元增至4976.79萬元,占比一直超過六成,兩名核心技術人員還兼任高管、2021年薪酬均在600萬元左右。
事實上,作為未來穿戴拳頭產品的頸椎按摩儀,產品看似新穎,但其技術原理早在多年前就已經出現,技術門檻并不高。查詢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公開定義可見,指“將傳感器、無線通信、多媒體等技術嵌入人們直接穿戴在身上的便攜式醫療或健康電子設備中,在軟件支持下感知、記錄、分析、調控、干預甚至治療疾病或維護健康狀態。它是基于人體自然能力或環境能力,通過內置傳感器、集成芯片等實現對應的信息智能交互,是物聯網技術、移動互聯網、云存儲技術和大數據技術不斷融合創新的最佳載體?!敝悄芸纱┐髟O備具備可移動性、可穿戴性、可持續性、簡單操作性、可交互性五大基本特征,其中,可交互性是目前智能可穿戴設備最獨特和最具應用潛力的功能特征之一。
也就是說,用硬件設備一詞并不足以概括這一產業,智能可穿戴產品背后,更關鍵的是軟件支持、數據交互、云端大數據等相關產業鏈,方能實現諸如健康監測、數據分析、信息反饋、解決方案等功能。產品形態上,智能可穿戴設備可分為智能眼鏡、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智能頭盔、智能監測儀、智能護腕、智能臂環、智能皮膚、智能紐扣等。從產品性質來看,智能可穿戴設備主要分為消費級智能可穿戴設備和醫用級智能可穿戴設備。目前,消費級智能可穿戴設備種類繁多,從手環、手表等常見智能可穿戴設備到智能服裝、書包、鞋襪等各類非主流產品形態,形式多樣,該類產品技術壁壘不高。
知乎上關于未來穿戴工作體驗的回復中有人表示:“從技術上來看,這也是一家沒有技術沉淀的公司,公司急于求成,是結果導向的,對于一個從事技術的人來說也沒有什么大的價值?!?/p>
甚至有知乎用戶稱公司是拿耳機模具做的按摩儀:“SKG……2017年差點倒閉關門,結果隨便拿耳機模具做了個危險度至今不明的按摩儀,靠收智商稅暴富了一下,沒倒閉,然后各種砸錢招一堆亂七八糟的人,內部管理也極其混亂……一個按摩儀換了二十多種顏色,加減個遙控/按鍵,就變成了20多個型號?excuseme?智商稅真好賺,還真有人傻傻當韭菜,買回去被電脖子一臉懵逼。經銷商一堆庫存賣不出去,不是電脖子、電手就是電池沒電,還有電極片變塑料的,這撐起了所謂了銷量第一?!?見圖二)
圖二:知乎上關于未來穿戴工作體驗的回復截圖
產品投訴曝出無3C認證
一邊是砸重金請代言提升品牌形象,一邊是頻發的產品質量問題刺痛著消費者的神經。
在黑貓投訴平臺檢索SKG,有上百條關于未來穿戴的投訴,其中不乏較多質量方面投訴,如電疼、脖子被燙傷、續航時間問題等。
最近的產品質量問題投訴是一名匿名消費者于11月9日發起的投訴,“skg頸部按摩儀是我在2022年8月4日下單的,至今一共用了沒有十次,前幾次用這還沒問題,后來一用就開始發出滋滋的響聲,按摩效果開到最大也不強烈,甚至有時候發出的電流還會電疼,不是正常的電流。我以為是沒有電了,然后充完電還是一樣的效果。后來找到商家準備協商退貨退款,但是他們說只能換新,但是這樣的質量我是實在是不敢恭維,關鍵是有時候會發出電疼人的電流,換新的我也不敢再用了。后來找到淘寶客服,連續找了有一周左右,一直讓我等待協商結果,期間只主動給我打過一次電話,結果最后還是不能退貨退款。我只想退貨退款,也不想要求賣家在做出什么賠償,因為確實這個東西是直接和皮膚接觸的,他發出的電流不是正常電流,關鍵這還是個品牌的東西?!?/p>
類似反映使用過程疼痛的還有名為“卜洋洋阿”8月3日發起的投訴:“只拆了塑封,因為要確定產品質量問題,但是使用過程中很不舒服,眼睛和脖子疼痛難忍,發熱過程中也很不舒服,剛到要求退款,客服以私人產品為由不給退?!?/p>
甚至有消費者購買SKG頸部按摩儀后使用兩次把脖子燙傷,名為“谷小姐原創設計”的消費者在黑貓投訴平臺表示:“在抖音平臺買了SKG頸部按摩儀,2月21日收到產品后使用兩次把脖子燙傷,事后商家沒有道歉也沒有賠償,一直在推卸責任,反復問我是怎樣使用的、用了哪個檔位,因為是新買的產品,所以我說哪個檔位我都有試用一下,品牌方客服說三檔就會導致輕燙傷,我就說你說明書上也沒有寫明會燙傷,直播間賣產品時也沒有說三檔會導致輕燙傷……你們這個品牌拿消費者當小白鼠嗎?無德商家!抖音品牌也不管,還在讓SKG產品在平臺售賣,只想著自己賺錢,不管消費者死活!”
此外,還有《SKG頸椎按摩儀致傷疑云:33歲男子使用3天后頸部血管夾層住院17天》報道,2020年7月,33歲的李先生在使用完SKG一款頸椎按摩儀后暈倒,隨后被診斷為腦梗死(動脈夾層),高血壓3級(極高危)。李先生質疑所使用的按摩儀質量,因此于1月28日,先通過黑貓投訴平臺上投訴了SKG頸椎按摩儀的涉事企業SKG,并要求其出示3C認證等產品安全認證。
不過,SKG未來穿戴在投訴平臺回復李先生稱,該公司產品為非國家要求強制認定的產品類型,非3C認證產品目錄內產品,無法申請3C認證;該產品經過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華南實驗室檢測。
記者查詢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發現,在強制性產品認證中搜索未來穿戴,名下確無3C認證的按摩儀產品(見圖三)。在申報反饋中,未來穿戴表示,醫療器械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完成續辦手續,認證范圍由“低頻頸部按摩儀的設計和制造”變更為“低頻頸部按摩儀及中頻治療儀的設計和制造”,最新有效期為2022年7月4日至2025年7月3日。
圖三:未來穿戴強制性產品認證查詢結果截圖
對于報告期內產品被消費者投訴、糾紛的情況,深交所也有問及。對此,未來穿戴回復稱,投訴主要因“使用不當”、“產品體驗未達預期”,并未提到上述消費者投訴的“脖子被燙傷”、“續航時間”等問題:“根據公司消費者投訴明細表、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佛山市消費者委員會、315消費通公共服務平臺等網站關于公司產品被投訴情況的查詢結果:發行人報告期內各期投訴涉及的消費金額分別為3.25萬元、4.25萬元、6.43萬元、11.79萬元,主要原因為使用不當、產品體驗未達預期等,占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低于0.1%,占比較低?!?“報告期內,發行人各期退貨占比分別為0.45%、0.84%、0.63%和0.82%,換貨占比分別為2.47%、2.23%、2.79%和2.87%,整體占比較低?!惫具€表示:“已組建客服呼叫中心承接維修、咨詢、投訴處理、網點管理、凈化器配件管理等事項,制定流程規范及時解決消費者投訴事項,同時,發行人在內部判定構成有效投訴的基礎上將投訴反饋的問題進行內部調查、分析原因、分級整改。”
不過,一名自稱曾為未來穿戴員工的知乎用戶卻表示未來穿戴退款率高達20%(見圖四)。
圖四:知乎上關于未來穿戴工作體驗的回復截圖
SKG前期產品頻登質量“黑榜”
不僅SKG頸部按摩儀產品質量存疑,SKG前期產品還多次登質量“黑榜”。
據了解,2019年6月份,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上海市生產、銷售的液體加熱產品質量進行了監督抽查。此次抽查了30批次產品,經檢驗,不合格7批次。其中標稱SKG、規格型號為8152/220v-1200w、2018年6月12日生產的液體加熱器(養生壺)存在結構不合格。
2017年3月17日,江蘇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的一份電烤箱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分析報告顯示,其中標稱生產單位“廣東艾詩凱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款規格型號為“1720”的SKG電烤箱產品質量抽檢不合格,不合格項目包括發熱、結構。
這并非SKG首次遭到江蘇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通報。早在2016年3月,江蘇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委托監督抽查中就指出SKG型號“1717”的電烤箱質量不合格,不合格項目同樣是發熱、結構兩項。也就意味著,SKG烤箱產品因為相同的原因,連續被國家質監部門通報。
此外,2015年,北京市工商局在其官網上公布了流通領域空氣凈化器類商品質量抽查檢驗結果,其中SKG空氣凈化器氣態污染物凈化效能不符合相關標準。
那么,SKG家電多次登質量“黑榜”,產品品控如何?近年來主打產品SKG按摩儀功能與電療儀功能類似,但電療儀可以用在身體除頸椎外更多的部位,且SKG按摩儀這類產品并沒有3C認證。目前國家要3C認證的產品名錄中沒有頸部按摩儀這類新型產品,尤其是這種貼身使用、容易產生健康隱患的產品,沒有3C認證,容易被鉆空子,公司產品質量如何保證?公司“拿耳機模具做了個危險度至今不明的按摩儀”等知乎用戶的前述表述是否屬實?
代言費就上述疑問,《大眾證券報》明鏡財經工作室記者此前致函未來穿戴,截至發稿前未收到相關回復。另外,未來穿戴的退換貨占比數據是否真實也值得關注。對于未來穿戴其他情況,本報將繼續跟蹤。
記者 程述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shenghuojineng/14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