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力”加偏旁組成新字有:動、功、勸、幼等。
2、動(拼音:dòng)是漢語常用字,最早字形見于秦漢篆書。動的本義是行動、為實現一定意圖而活動。引申為凡動之稱,如移動、振動、運動、發動、感動等。作副詞用,指往往、常常。
3、功,漢語常用字(一級字),讀作gōng,最早見于最早見于戰國金文(字形為“工”)。其本義表示功業、功績,后又引申為事功、功效、功夫等。又通“攻”,表示攻打。
4、勸(拼音:quàn)是漢語通用規范一級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于篆文,也見于《莊子》《尚書》等先秦著作。形聲字,從力,雚聲。本義指勉勵人或因勉勵而努力,與“懲”(懲戒)相對。由此引申為鼓勵,又引申為勸說,泛指用道理說服人。勸在古代漢語中多用于指鼓勵、獎勵(做好事);現代漢語偏重于勸阻、規勸(別做壞事)。
5、幼(拼音:yòu)是漢語通用規范一級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從幺,從力,幺指弱。幼的本義指年齡小,引申表示小孩子,用作名詞。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shenghuojineng/10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