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上世紀70年代,考古職員在新鄭裴李崗遺址發覺了碳化棗核。推測早在七八千年前,這里便有了棗樹。
如今,棗的“家譜”越來越巨大。在新鄭好想你公司的紅棗博物館,可以找到有紀錄的706種紅棗名字。這此中,新鄭稀有的灰棗,因肉厚、皮薄、核小、味甜等特點,備受喜愛。
“灰棗因棗在成熟變紅之前通體發灰而得名。上世紀90年代起,我們展開援疆事情,把新鄭的灰棗移栽到了新疆?!焙孟肽愎居嘘P賣力人先容,如今,每年有上百萬株灰棗樹苗,重新鄭不遠萬里落戶南疆。
一顆棗,兩地情。告捷嫁接的灰棗,在新疆天氣下,產量、品格都有了進一步提升,也動員當地棗農增收致富。
紅棗博物館陳列的各種紅棗樣本。張文豪 攝
紅棗博物館數目巨大的紅棗“家譜”。張文豪 攝
(人民日報客戶端河南頻道 張文豪)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qingganjiaoliu/56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