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小檔案
姓名:劉偉杰
職務:都城兒科研討所派駐
延慶區永寧鎮小莊科村第一書記
昵稱:“醫生”書記
村民考語:敏捷、敞亮、靠譜
第一書記有話說
已往我是干臨床查驗的兒研所醫生,如今是村里的“各位長”??此瓶缃缤Υ?,但是不外是從醫“人”變醫“村”,安定的是都得捧著一顆至心為人民辦事。一年快已往了,“療效”顯現,為民辦事“開新方”,我擼起袖子加油干。
緊張詞:切脈問診
想要展開好鄉村事情,必需先和村民融為一體。這和醫生看病一樣,先得讓對方關閉心扉,才干“望聞問切”,找準“病根”。
駐村以來,村民和我說得最多的就是看病、開藥成績。村里的衛生室僅限于簡便問診、丈量血壓等,遠遠滿意不了村民需求。就拿張大爺來說,白叟70歲了,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后代不在身邊,自個兒腿腳又不便利,坐公交去邇來的鎮社區衛生辦事中央,下了公交車還得再走兩公里,看病是個大成績。在富裕了解村民需求后,我向“外家”病院黨委作了專門報告,院里很快就構造起一支義診步隊,此中不乏主任醫師,乃至把無償的專家號送到了村民家門口。
“原本去趟城里大病院,幾乎得一地利間,如今在村里看病,另有大專家,真便利!”村民掏心窩子的話,聽得我內心暖暖的,這事兒做對了!
緊張詞:治“病”除根
一副方子可治不了根兒。義診好效,但時機僅限,想滿意村民看病需求還得再想辦法。村“兩委”干部一塊探究,“碰”出一個新想法——“帶藥巡診”,定期請醫生帶著常用藥到村里巡診。
顛末與永寧鎮黨委和鎮社區衛生辦事中央的積極相反,我們的想法取得了大力支持,并順遂實行。每兩周一次的“帶藥巡診”展開起來了。為了確保帶的藥更有針對性,每次巡診前,我和村“兩委”干部挨家挨戶走訪70歲以上白叟,問詢主要癥狀、用藥需求,做好紀錄,及時向鎮社區衛生辦事中央反應“下單”。下一步,我還要在村衛生室靈識醫保站點,儲存常用藥,讓村民買藥更便利。
緊張詞:產業“新方”
除了處理村民看病成績,辦事好民生,我還揣摩著給團隊經濟“開方子”。村里的耕地基本上都已流轉,村民收入主要靠土地租賃,村團隊經濟年收入僅11萬余元,急迫必要找到產業提高的新路。小莊科村作為永寧鎮的西流派,緊鄰媯水河,地域地點和生態情況條件不錯,我思來想去,決定走鄉村文旅產業提高路途。
說干就干,我和村“兩委”干部訂定了可行性方案。在鎮黨委支持下,村南方的綠地漸漸有了休閑公園的容貌:木頭棧道、草地足球場、兒童樂園等休閑公園建成后,將無償對外開放,吸引游客前來嬉戲、打卡。村里有人氣了,搭配鄉村的土地資源基本,后續產業也將一步步提高起來。
時間過得飛快,村里有厘革,我也有發展。事不遁跡,只需懇切為老百姓辦事,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堅信,將來我們小莊科村一定會越來越好。
泉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作者: 楊世麒,丁夢芝
記者:武紅利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qingganjiaoliu/56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