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年(初平二年),董卓挾天子從洛陽到長安;袁紹分裂冀州;劉焉分裂益州;漢朝廷丟失對場合的控制。
196年(建安元年),曹操挾漢獻帝到許昌,分裂豫州、兗州;袁紹分裂冀州、并州、青州和幽州局部地區,孫策分裂江東;劉表分裂荊州;劉璋分裂益州;馬騰韓遂分裂涼州;公孫度分裂遼東;群雄分裂的年代來了。
200年(建安五年),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袁紹七萬多將士被坑殺,顏良、文丑、淳于瓊等大將陣亡,張郃變節,袁紹帶著八百親兵逃回冀州。經此一戰,曹操奠基一致北邊的基本。
206年(建安十一年),曹操吞并袁紹父子土地,基本上控制北邊生齒稀疏地區。
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揮師南下,劉表病亡,劉琮不戰而降。劉備丟棄樊城,在曹操的追擊下投靠孫權。赤壁之戰,黃蓋率數十艘兵艦斗艦開往曹軍水寨,相距二余里處時撲滅船上澆滿膏油的干柴,艘艘戰艦如條條火龍借著旭風,瞬間間“煙炎張天”,吞沒了曹軍連環戰艦及岸邊曹軍大營。曹軍兵士、戰馬燒死、沒頂者不可勝數。曹操帶著殘兵倉促逃往江陵,長江中卑劣為東吳所得,荊州落入劉備之手,曹操一致舉國的渴望剎時幻滅,三國鼎立的場面開頭構成。
209年(建安十四年),赤壁之戰后,曹操暫且疲勞南下。劉備取得荊州長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陽郡,又借南郡江北局部,成為赤壁之戰最大贏家。
211年(建安十六年),曹操征關中,馬超敗走涼州。
214年(建安十九年),劉備入川,吞并劉璋一切土地。孫權控制交州,權利范圍也增長不少。
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從曹操手中攫取漢中,關羽大意失荊州,孫權取得劉備在荊州的一切土地。
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廢掉漢獻帝,在洛陽稱帝,即魏文帝。
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即昭烈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
222年,劉備親率主力順江而下,陸遜率軍退至夷陵、猇亭一線,把守峽口要道。陸遜夜襲蜀兵營寨,順風縱火,一時間火光沖天,蜀軍大亂。劉備北逃馬鞍山,陸遜窮追不舍,劉備又狼狽地逃往白帝城,不久憂憤病逝于永安宮。夷陵之戰后,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場面完全構成。
228年-234年,諸葛亮五次北伐,最初一次積勞成疾,病死軍中。諸葛亮北伐,俗稱“六出祁山”,實踐上一次屬防守,五次主動打擊,此中僅有兩次從祁山興兵。
229年,孫權在武昌(今湖北鄂州鄂城)稱帝,后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國號吳。
238年,司馬懿攻擊公孫淵父子,安定遼東。
263年(景元四年),司馬昭派鄧艾、諸葛緒、鐘會率18萬雄師分三路攻蜀。事先姜維駐軍隴上沓中,西線的鄧艾率軍自陰平越過七百余里荒無火食的小道,鑿山開路,敏捷抵達蜀國要地江油,眼前突襲蜀軍,攻破涪縣、綿竹,使得姜維雄師毫無用武之地,其勢不可當,如入無人之境。后主劉禪面縛輿櫬而降,蜀國經二世而亡。
265年,司馬昭死,司馬炎即帝位,創建晉朝。魏帝為陳留王,魏國比吳國還先死亡。
280年,晉伐吳,吳主孫皓投誠,吳國死亡。
最厥后一個三國全圖。
本文輿圖出自中國輿圖出書社:《一張圖讀懂系列 三國輿圖》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qingganjiaoliu/55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