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展(探訪“五彩錦簇——中華服飾文化展”:民族交融史書藏于華服)

時間:2024-11-04 12:12:22 閱讀:7

拜望“五彩錦簇——中華衣飾文明展”:民族意會史書藏于華服

泉源:中國訊息網

中新網北京10月10日電 題:拜望“五彩錦簇——中華衣飾文明展”:民族意會史書藏于華服

中新網記者 孫更亭

衣飾,被稱為“穿在身上的史書”??巳眨袊に嚸佬g館(中國非物質文明遺產館)“五彩錦簇——中華衣飾文明展”展廳內的觀眾絡繹不停。柯爾克孜族繡花女袍、赫哲族魚皮衣、藏族銀腰飾……展覽會聚了多個民族的特征衣飾,樣式多樣、材質紛繁、工藝精深、顏色壯麗,可謂一場衣飾文明盛宴。

置身廳內,200余件衣飾述說著各民族在交往交換意會中不休提高的汗青頭緒與中華衣飾文明綿延不休的生命力。步入“多元一體”民族衣飾展廳,一件“滿族緙絲紅地八團花卉紋吉服袍”有目共睹。

這件吉服袍為清代滿族貴族女性在儀禮場合穿用,其基本形制為圓領、右衽、闊袖,衣身兩開據。胸背、兩肩及前后下擺處緙織八團暗八仙花卉紋,底擺緙織海水江崖紋,全體裝飾紋樣繁復華麗、寓意吉利完滿。

圖為清代緙絲紅地八團花卉紋吉服袍。受訪者供圖

北京衣服學院民族衣飾博物館館長田輝先容,中國傳統袍服外型簡潔、樣式端莊,自先秦時期已有使用,漢代今后服用愈加廣泛。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滿族、蒙古族、藏族、羌族等都有穿著長袍長衫的習俗。

“這件吉服袍是清代滿漢衣飾文明意會的緊張見證:滿族作為北邊游牧民族,為順應騎射之需,其傳統袍服多為‘緊身窄袖’樣式,清代中終期,遭到漢族女裝寬身博袖外型影響,滿族宮廷女性吉服袍的袖筒及馬蹄袖口變得愈加肥闊?!碧镙x說。

在“衣冠傳播”展廳內,一件顛末修復的“元代龍鳳紋織金錦辮線袍”相反留存文明交融的痕跡。

田輝先容,辮線袍是13世紀至14世紀蒙古社會盛行的一種男袍,因腰部釘縫的數百條辮線而得名。此件元代辮線袍接納“交領右衽”計劃,袍袖細長且袖口緊窄,腰部合體且縫有辮線細褶,并有暗擺式后開衩,在布局上具有上緊下松的特性,體現了其作為游牧民族騎射衣服的功效性特質。

“辮線袍的龍、鳳、牡丹等衣身紋樣中融入傳統吉利文明的主題元素,體現了中華傳統衣飾的多元提高。”田輝說。

顛末修復的“元代龍鳳紋織金錦辮線袍”。受訪者供圖

元代龍鳳紋織金錦辮線袍面料的龍鳳及花卉紋樣。受訪者供圖

“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各民族衣飾文明的轉達交換、交融提高持續而廣泛,經過互相影響、互相參考,互相不休兼容并蓄,協同構成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衣飾文明。”田輝說。

談及傳統衣飾保護,他先容,民族衣飾博物館使用科技伎倆,對一些寶貴的衣飾、紡織品舉行了修復;還針對一些文物級衣飾掀開衣服形制、織物材質、裝飾紋樣、染色武藝等方面的綜合研討。這有助于鑄牢中華民族協同體熟悉、推進中華衣飾文明的封建轉達。(完)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qingganjiaoliu/54682.html


Copyright ? 202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編號:閩ICP備2023009674號 網站地圖 聯系:dhh0407@outlook.com

www.成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