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經濟日報
8月的洪湖,蓮葉田田,鷗鷺戲水,滿目詩情畫意。而在昔日,這里卻排銃轟鳴,火光沖天,一片血雨腥風。當年,位于湖北洪湖市的洪湖赤衛隊正是依托地形繁復的水網湖區,給仇人以極重打擊。
1930年2月,這支讓仇人聞風喪膽的水上勁旅,成為湘鄂西洪湖蘇區第一支有正式番號的步隊——紅六軍,為日后湘鄂西反動依據地的開發和赤軍的長征作出了嚴重奉獻。
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賀龍、周逸群等一批反動先驅浴血奮戰的腳印。洪湖市檔案館副館長廖雪琴說:“1930年7月,依據中央及鄂西特委指示,紅六軍移師西進,與紅二軍成功會師,合編為紅二軍團,賀龍任總指揮兼任軍長。”今后,紅二軍團在洪湖地區掀開了大張旗鼓的土地反動和反“圍殲”武裝爭斗。
坐落于洪湖北岸的瞿家灣見證了這段汗青。這里曾是湘鄂西反動依據地首府的地點地。時至今天,短短700米的老街上,仍然密布著“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湘鄂西省蘇維埃當局”等39處反動故址,見證著那段戰役光陰。
這片熱土上不僅長眠著多數洪湖后代的英魂,并且孕育了到場長征的三大主力之一——紅二方面軍。1936年7月,紅二軍團與紅六軍團、紅三十二軍構成紅二方面軍。在穿越草地的歷程中,由于紅二方面軍行走在三軍最初,兵士們擔當了宏大的困難。
賀龍的女兒賀曉明說:“赤軍走出草地后,父親曾派一隊兵士再次前往草地,專門尋覓并接濟另有一口吻的同道。一塊上,有的同道給口水喝、和點炒面吃就緩過去了,真實走不動的就拉著馬尾巴、趴在馬背上。就如此,陸連續續救回了近百位同道?!?/p>
在安穩和擴展湘鄂西依據地的爭斗中,這支勇猛精進、絕不丟下一名同道的步隊,同當地群眾創建了深沉的情感。在依據地,一首名為《賀龍軍》的歌謠被廣為傳唱:“睡到半夜起,門口在過兵。婆婆坐起來,豎起耳朵聽。不要茶水喝,又不喊百姓。只聽腳板響,不聽人做聲。你們不要怕,這是賀龍軍。媳婦你起來,門上點個燈。照在大路上,同道好行軍?!?/p>
在湘鄂西蘇區反動義士陵園,記者碰到了前來尋根的東部戰區陸軍第72團體軍構成某旅政治部副主任王雙峰。他報告記者:“我們旅已往是賀龍元帥親手創造和向導的老赤軍步隊,洪湖不休是步隊全體官兵的精力圣地??蜌q12月,我們開頭了尋根之旅,歷時15天,行程9000余公里,超過了湘鄂川黔渝,完成了步隊組建到長征光芒歷程的尋訪?!?/p>
“赤軍的反動抱負是‘看天下勞苦人民都束縛’,今天共產黨的尋求是為百姓謀幸福、為民族謀規復,這是一脈相承的?!蓖蹼p峰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康瓊艷)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qingganjiaoliu/48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