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7日,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吉利物“雪容融”正式公布。總臺記者專訪了“雪容融”創作團隊吉林藝術學院教員蘇大偉,了解作品誕生的歷程。2019年1月21日,吉林藝術學院接到北京冬奧組委關照,該校大三學生姜宇帆計劃的中國燈籠外貌吉利物從舉世征集的近6000件作品中嶄露頭角,進入前十名。
2019年1月25日,學院校長郭春方建立了“吉藝1·25冬奧吉利物項目組”專職賣力計劃事情。在半年多的時間里,項目組團隊成員們日夜輪轉,往復北京冬奧組委會22次,修正方案32套,畫計劃草圖凌駕10000張,終極才確定了吉利物的外貌。吉利物一經面世就遭到各位的眷注和喜好。
談到創意理念時,蘇大偉先容,“雪容融”以紅燈籠為原型,頂部“長城紋”外型意味吉利;安靜鴿和天壇構成的一連圖案,寓意著安靜交情,突出了舉行地的地區特征;燈籠上的裝飾圖案融入了中國傳統剪紙藝術;燈籠面部的雪塊既代表“瑞雪兆豐年”的寓意,又體現了擬人化的計劃,凸顯吉利物的心愛。燈籠以“中國紅”為主色彩,渲染了2022年中國春節的節日氣氛。
最值得一提的是,燈籠的燈芯發射光暈,寓意著點亮抱負、暖和天下,代表著友好、勇氣和剛強,也體現了冬殘奧運倡導的拼搏精力和勉勵天下的冬殘奧會理念。創作團隊也舉行了吉利物心情包、衍生品的計劃事情,他們渴望用“雪容融”的燈籠外貌“照亮”更多人的內心,轉達奧運精力。
轉自:央視訊息客戶端
泉源: 北京廣播電視臺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qingganjiaoliu/44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