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思(“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這句話出自于哪里?是什么意思呢?)

時間:2023-10-31 13:27:27 閱讀:2

“只可意會,不成言傳”,這句話出自于何處?是什么意思呢?

在我們跟對方討論事變的時分,有的時分對方會跟我們說“這個東西啊,只可意會,不成言傳,你照舊本人去悟吧”。但是啊,這種征象也算是正常的,由于的確是有一些東西不克不及靠言語表達,只能靠心情意會。今天我就來跟各位分享一下“只可意會不成言傳”這個詞。

這個詞最早是顯如今《莊子·天道》這本書,原話是“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成以言傳也”。在莊子看來,人們口中表達的意思都是從“道”而來的,而“道”呢又是無跡象可尋的。這跟孔子的“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有相似的場合。


聽說在春秋時期,齊桓公在大堂上看書。一個叫做輪扁的老木匠在干活,看天子看得很仔細,膽子也挺大,就問大王在讀什么書。齊桓公說:“我讀的是賢人們寫的書?!陛啽庥謫枺骸澳沁@些賢人現還在世嗎?齊桓公說:“他們早就死了?!边@個輪扁啊,還真是有膽子,居然直接懟天子說,“既然寫這些書的人早就死了,那您如今讀的就是他們留下的槽粕罷了,哪值得你如此下光陰呢?”齊桓公聽到這話之后,很氣憤,跟輪扁說,“你算哪門子的人啊,居然敢說這種話,你今天要是不給我個公道的說法,死罪處理!”

輪扁這一聽大王發急了啊,就趕忙表明說,“大王,請您先動怒。草民并沒有惡意,也沒有詆毀賢人的意思。我只是用我本人的履歷來說的。您看我做車輪子,這算是一件很過細的活,砍木頭的速率假如慢了,做出來的輪子就不安穩;快了,又不但滑。一定要做到剛剛好,那么這個剛剛好,僅有我本人靠長時間的履歷積累才干曉得。并且這門武藝我也不克不及教給我兒子,我都70歲了,還沒有交班人。如此看來的話,古時的賢人們去世了,那么他們頭腦里一些獨到的頭腦也勢必是隨著他們一同散失了。而如今我們看到的書,只不外是一些簡便易懂的槽粕罷了?!?/p>


這個故事就體現了“言”跟“意”的干系。輪扁以為言語是死的,頭腦是活的。以是,言語跟頭腦是兩回事,這也招致了很多事變“只可意會,不成言傳”。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qingganjiaoliu/38782.html

上一篇:瘋狂烤翅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2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編號:閩ICP備2023009674號 網站地圖 聯系:dhh0407@outlook.com

www.成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