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使用分析書,是為了可以讓用戶能更明晰地使用產物而編寫的。作者提到了一個編寫的小本事,就是把它當成一個需求來處理,那么具體要怎樣編寫,注意哪些細節?作者從明白需求的目標到最初的調停和完滿都做出了具體的解說,接待閱讀。
邇來主導了幾個項目利用手冊的編寫。有新開發的項目,要重新編寫利用手冊;有中途接辦別的項目,厥后功效迭代,必要更新原利用手冊;有客戶對利用手冊故意見,必要調停;零零散散寫了數萬字的手冊。
但是寫利用手冊大概叫用戶使用分析書可以當作一個需求來處理。既然是需求,那么處理需求的幾個主要步調關于產物司理來說就是得心應手了。
編寫目標:利用手冊就是先容體系怎樣利用。關于交付型的項目,在交付的時分必要有這個文檔。關于to B的項目,尋常也會為客戶提供該文檔。即使現在有多種為用戶先容體系怎樣使用的辦法,但是這個手冊作為一個全盤、具體的文檔,在一些場景下照舊有必要的。
目標用戶:客服職員、體系用戶(注意約莫會有多個人物,好比辦理員、利用員、被辦理職員等)。
使用場景:客服職員多是軟件的開發方的職員,當體系大到一定水平后,一些具體的端正單靠影象很難掩蓋,在忘記的時分可以拿利用手冊作為參考。一個是軟件的實踐使用職員,在碰到成績又找不到客服時,可經過利用手冊舉行快速查找。綜合來看主要是兩個場景:
針對編寫目標、用戶、場景,總結出利用手冊必備的幾個要素。
尋常利用手冊會依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版本,但是假如為每一局部單獨寫一份,這個事情量就太大了。最幸而寫的時分就按使用人來區分,如此就可以只寫辦理員(擁有體系全部權限)版本,然后將辦理員版本中的局部摘出來即可構成多個版本。
好比一個體系有挪動端和PC端,假如PC端作為辦理、設置功效,給利用員用。PC端是展現,給辦理者用,那么目次可以分挪動端和PC端,然后再分更細的功效;假如同一個用戶既可以在挪動端完成該功效,又可以在PC端完成,那么目次可以依照功效舉行區分。依照如此的邏輯區分就可以到達上述目標。
假如體系目次區分比力明晰,具體的功效可以依照目次來區分。這里to B體系的產物司理應該很熟習。假如不明晰,發起先優化體系目次。大概體系功效本身很嚕蘇,利用手冊可以依照事項來區分。
好比某項信息要在前端展現,必要履歷信息的上傳、稽核、公布等流程。那么既可以分開先容某各流程具體怎樣利用,也可以將信息怎樣公布作為一個模塊來全體先容,大概寫一個全體的流程框架,具體某步調參照某章節。具體寫法需依據體系的實踐情況來推斷。
功效概述的目標是讓手冊使用者(很約莫對體系完全不了解)對某個功效有一個全體的熟悉,曉得為什么又這個功效,這個功效是干什么的,經過哪些步調可以完成干系功效。可以讓別的業務線的小伙伴來看你的形貌,假如一看就懂,分析寫的不錯。沒看懂的話可以與其舉行相反,看疑問的點在何處,有針對性的調停形貌。
可以假如流程較為繁復,可以用流程圖等來幫助分析。
每一步具體怎樣利用,點擊哪個按鈕,填寫哪些字段。各個按鈕點擊有什么后果,字段填寫有什么意義會影響到何處。這些內容該怎樣寫,主要是依據頁面和功效的品種。
好比列表頁,假如都是些依據稱呼能曉得涵義的字段,那么就不必要先容。假如有些容易殽雜的詞,好比“更新時間”是僅有效戶在如今頁面臨數據修正舉行紀錄,照舊在別的頁面做修正,招致該頁面的數據產生厘革時也做紀錄。
這時分必要分析,不然用戶在使用歷程中會舉行多量的發問。假如體系有專出名詞,也必要舉行形貌。(最好單獨用一末節對其舉行一致先容)
圖片是利用手冊的緊張局部。但不克不及把體系上的圖直接放在利用手冊中。有幾個必要注意的點:
做到這兩點以前很明晰了。在多量的實踐中,我發覺最好把同一個功效里的幾個步調做一個長圖,如此在文檔中查察時不會構成多量的空缺局部,可以更快的看出每個步調是什么。假如客戶沒有看利用手冊,直接問,客服可以把長圖給他。
寫好后,可以讓公司別的小伙伴看一下,最好是目標用戶。好比你手冊的目標用戶是運維,可以找別的產物線的運維伙伴來看。好比你的目標用戶是客戶,可以先小范圍發給典范客戶或干系較好的客戶,搜集成績,對利用手冊舉行調停。這個相似于產物的開頭驗證,用草圖、原型種種能讓用戶了解了解到產物流程的辦法,對產物舉行開頭的體驗并提出意見。
目標用戶對利用手冊的反應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用戶的直接反應,一個是用戶的使用辦法。
用戶閱讀手冊后,可以與用戶相反使意圖見,看何處不容易了解,何處查察起來不便利,以此來調停手冊的布局及表達辦法。別的可以察看用戶怎樣查閱手冊,看針對幾個特別場景(初次使用時的全體閱讀及查詢某個細節時尋覓處理辦法)的使用情況,來發掘文檔約莫存在的優化點。這個相當于既要經過訪談的辦法相反用戶對產物的意見,又要經過察看的辦法找出用戶在使用中碰到的成績。
起首有一個利用手冊基線版本,在第一次寫完跋文錄如今利用手冊對應的體系版本。然后依據體系的晉級情況,會漸漸往利用手冊中增長內容,此時需紀錄每次都增長了哪些內容,對應了體系的哪些版本。
由于體系更新后不一定每次都偶爾間立刻更新利用手冊,并且當利用手冊的范圍大到一定水平,再去查對手冊跟體系的區別,將泯滅多量的時間且利用起來極度繁瑣。
可在手冊中增長一個末節對此舉行專門紀錄,寫明手冊版本、變動人、變動時間、變動內容。如有必要可增長稽核人及稽核時間。
將體系中特出名詞舉行表明。這些內容在體系計劃之初應該有干系形貌,可依據必要舉行摘錄。明白了看法才干順暢相反,并且很多成績本身也是不曉得看法才產生的。
主要是為了便利閱讀。查察起來文檔雅觀,查找干系內容也比力便利。寫之前先定好標準,稽核文檔時作為稽核項。修要文檔前先看一下別的章節,不至于每次增長內容有效新的格式。文檔格式主要有底下兩種。
最好的利用手冊是不必利用手冊用戶上手即會用。利用手冊是體系的一局部,那么手冊的抱負形態是沒有手冊。經過優化體系、將提示融入體系等等辦法可向這個抱負困難前行。
本文由 @率然 原創公布于各位都是產物司理。未經允許,克制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看法僅代表作者本人,各位都是產物司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辦事。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qingganjiaoliu/37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