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僵蠶(每日一味中藥——僵蠶)

時間:2023-08-29 16:39:49 閱讀:6

逐日一味中藥——僵蠶

僵蠶屬平肝息風藥中的息風止痙藥。

僵蠶為蠶蛾科昆蟲家蠶的幼蟲在未吐絲前,因影響白僵菌而發病致死的僵化蟲體。主產于浙江、江蘇、四川等養蠶區。為避免影響分散現多在非養蠶區以人工影響的辦法消費藥用僵蠶。春夏搜集,曬干。生用、麩炒,或蒸后用。

【處方用名】

僵蠶、殭蠶、白僵蠶、制僵蠶、僵蟲、天蟲。

【性味歸經】

咸、辛、平。歸肝、肺經。

【成效主治】

本品咸辛,藥性安但是偏涼,入肝能清熱平肝息風化痰,定驚止痙;入肺能宣散肺經風熱,軟堅化痰結,其所治病癥,可歸納為風與痰。

1、息風止痙:用于驚風抽搐。治痰熱壅盛的急驚癲癇,配伍全蝎、牛黃、黃連、膽南星同等用。治脾虛久瀉,慢驚搐搦,配伍黨參、白術、天麻同用。

2、祛風通絡:用于口眼喎斜,風邪頭痛。治顏面中風,口眼傾斜,言語蹇澀,配伍全蝎、白附子同用。治風熱頭痛目赤,咽喉腫痛,配伍桑葉、木賊、荊芥同等用。治風疹、癮疹,皮膚瘙癢,可單用研末服,或與蟬衣、薄荷、白蒺藜同等用。

3、化痰散結:用于咽喉腫痛,瘰疬痰核。治風熱喉痛,配伍荊芥、薄荷、桔梗、甘草同等用。治瘰疬、痰核,可與玄參、貝母、牡蠣、夏枯草同用。

【用量用法】

3~10克,煎服。研末吞服,每次1~1.5克。散風宜生用,尋常多炒制用。

【參考材料】

《神農本草經》:“主小兒驚癇、夜啼,去三蟲,滅黑??!?/p>

《本草圖經》:“治中風、急喉痹?!?/p>

《本草求真》:“治中風失音,頭風齒痛,喉痹咽腫,是皆風寒內入,結而為痰?!?/p>

藥物因素:含卵白質、脂肪、草酸銨等。

藥理:有催眠、抗驚厥作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克制造用。比年內,以蠶蛹為底物,經白僵菌影響制成僵蛹,為僵蠶代用品,其藥理作用同僵蠶,亦能抗驚厥。

{附}(凡以平肝潛陽,息風止痙,醫治肝陽上亢、肝風內動之證為主要功效的藥物稱平肝息風藥。本類藥性偏寒涼,味咸或甘、苦,均入肝經。依據藥物的主要成效,又可分為平肝潛陽藥和息風止痙藥。前者主要用于肝陽上亢,眩暈頭痛,急躁易怒,目脹,甚則昏仆;后者主要用于肝風內動,如溫熱病、驚風、癲癇、中風、破傷風之驚厥抽搐。但二者不宜相對的區分,有些藥物兼有潛陽和息風兩種成效。別的,有些藥物兼能平肝明目,鎮心安神,祛風活絡,可用于怒氣頭痛,目赤腫痛;或陽氣躁動,心神不安,驚悸失眠;或中風不遂,口眼?邪,痹證麻木,風邪頭痛等風痰阻絡的病癥。使用本類藥物,必需依據不同的病癥,選擇相宜的藥物,并予以不同的配伍。如熱盛者,配以清熱藥;陰傷者,配以滋陰藥;因于風痰者,配以化痰藥;兼有模樣形狀不安者,配以安神藥。本類藥物功能各不同,應注意區別使用。如藥性寒涼之品,相宜于肝經熱盛者,脾虛慢驚則不宜用;少數藥物性偏溫燥,血虛傷陰者慎用。)

(內容摘自楊永良主編的《中藥學》講義)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qingganjiaoliu/35237.html


Copyright ? 202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編號:閩ICP備2023009674號 網站地圖 聯系:dhh0407@outlook.com

www.成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