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木蘭辭》宋拓,行書?!赌咎m詩》是中國南北朝的一首樂府民歌,是一首長篇敘事詩。米芾此《木蘭詩》與我們熟知的樂府《木蘭詩》局部筆墨略有不同,小編已用赤色標注。米芾《木蘭詩》、樂府《木蘭詩》,兩版均已附文章末了,供帖友比力參閱。
此帖后有岳飛的題跋,依據鈐印,可知此《木蘭詩》在南宋高宗紹興年間,曾被內府保藏。岳飛題跋:“米南宮書縱橫排宕,單純抖擻。而此卷于嫵媚中兼含嚴厲,非臨池功深者不克不及究也。紹興六年事次丙辰中秋前三日,岳飛題?!?/span>
::機杼(jī zhù ) 指織布機。杼,織梭。
::鞍韉(ān jiān ) 馬鞍和襯在馬鞍下的墊子。
::轡頭(pèi tóu ) 把握畜生的嚼子的韁繩。
::戎機(róng jī ) 指戰爭;軍事機宜。
::云鬢(yún bìn ) 形貌女性多而美的鬢發。
::傍地(bàng dì ) 這里指一同并排。此“地”為古文助詞“著”,即“傍著、靠著”。
《木蘭辭》
米芾 / 宋拓 / 行書
▼
【1】米南宮《木蘭辭》
【2】《木蘭詩》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
【3】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4】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
【5】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
【6】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自此替爺征。東市
【7】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8】朝辭爺娘去,暮宿黃河濱,不聞爺娘喚女
【9】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宿黑
【10】水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鐵騎聲啾啾。
【11】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冷光照鐵
【12】衣。將軍百戰死,勇士十年歸。歸來回頭見天子,天子坐
【13】明堂。榮勛十二轉,恩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
【14】不必尚書郎;愿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爺
【16】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
【17】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
【18】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推窗理云鬢,對鏡貼花
【19】黃。出門看火伴,火伴始錯愕;偕行十二年,不知木
【20】蘭是女娘。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兔傍地走,安
【21】能辨我是雄雌?紹圣元年事次,甲戌九月廿六日,芾。
【22】{岳飛題跋} 米南宮書縱橫排宕,單純抖擻。而此卷于嫵媚中兼含嚴厲,非臨池功深者不克不及究也。紹興六年事次丙辰中秋前三日,岳飛題。
米芾《木蘭詩》釋文
(赤色為有差別的筆墨局部)
▼
《木蘭詩》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自此替爺征。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朝辭爺娘去,暮宿黃河濱,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宿黑水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鐵騎聲啾啾。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冷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勇士十年歸。歸來回頭見天子,天子坐明堂。榮勛十二轉,恩賜百千強??珊箚査?,木蘭不必尚書郎;愿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推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始錯愕;偕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娘。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紹圣元年事次,甲戌九月廿六日,芾。{岳飛題跋} 米南宮書縱橫排宕,單純抖擻。而此卷于嫵媚中兼含嚴厲,非臨池功深者不克不及究也。紹興六年事次丙辰中秋前三日,岳飛題。
樂府《木蘭詩》釋文
(赤色為有差別的筆墨局部)
▼
《木蘭詩》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自此替爺征。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濱,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冷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勇士十年歸。歸來回頭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恩賜百千強??珊箚査咎m不必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偕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qingganjiaoliu/31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