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是什么意思(中庸是什么意思談談你對中庸的理解)

時間:2023-01-13 17:22:21 閱讀:133

原標題:中庸是什么意思中庸(中庸是什么意思談談你對中庸的理解)

  中庸是什么意思(什么是中庸)

中庸是什么意思

  自讀書識字時起,人皆為“中庸”就是不偏不倚,就是心懷兩端而“騎墻”,黃絲對此也從來沒有懷疑過。以至于在孔子眼里只有君子才能具備的品德,在我們現代人的心中幾乎成了“小人騎墻”的代名詞。然而近幾年大興國學之風,我為了參與一些爭論,談談自己的體會,不得不閱讀一些儒家經典。待俺看了《中庸》,不由得對此普遍的說法產生了一些懷疑。程子在《中庸章句》開頭說:子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門傳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于書,以授孟子。其書始言一理,中散為萬事,末復合為一理,“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于密”,其味無窮,皆實學也。善讀者玩索而有得焉,則終身用之,有不能盡者矣。

  “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這大概就是中庸二字比較經典的解釋了。但是,從這里俺怎么也難以找出“騎墻”的痕跡來。所謂“中”,那是很好理解的,關鍵是那個“庸”,“庸”字一破,則“中庸”不難解矣。騎墻,就是心持兩端而不定的意思,而人家程子卻說“不易之謂庸”,什么意思呢?就是在根本道理上堅持不變才能叫做“庸”。按照他的解釋,所謂中庸,就是堅定不移的堅持原則(道),不做絲毫妥協和變更——這哪里有一點點“首尾兩端、騎墻觀望”的意思啊?后人對“中庸”的誤解,并非無中生有,考之《中庸章句》全文,孔子以及其后來的門徒的言論,大概就是誤解的根源,比如孔子說: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這里提出了“過”和“不及”兩個概念,是后來成意思語“過猶不及”的最早來源。過了不行,不及也不行,俺就“不如守中”了,守在中間,不偏不倚,不就是有點“騎墻”的嫌疑么?由此產生了我的第二個懷疑:《中庸》的許多內容多是后人亂加的。按照古人記載,今天所說的儒家的“五經”(古代是六經,談談后來《樂理解經》失傳了),包括《禮記》,在孔子之前就存在了,而《中庸》原來就是《禮記》中的一章,到宋朝,統治者才將它從《禮記》中獨立出來——也就是說《中庸》在孔子之前就存在了。

  問題出來了:這《中庸》既然是孔子之前就存在了,現在的《中庸章句》里那些大段孔子的話就明擺著是后儒追加進去的,也就是說,《中庸》被摻了水了。因此我們可以斷定,加上朱熹等人的注解等等,現在的《中庸》絕對不是孔子之前《禮記》中的那個《中庸》了。關于《中庸》中有假,已經為許多學者考證過,只不過在哪些內容是假,哪些內容是真方面有爭議而已,對摻水造假,那是沒有懷疑的。

中庸是什么意思談談你對中庸的理解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qingganjiaoliu/16168.html

標簽:中庸 意思 談談 理解

Copyright ? 202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編號:閩ICP備2023009674號 網站地圖 聯系:dhh0407@outlook.com

www.成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