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地下核工程是目前國內唯一解密并以旅游景區形式向外界開放的核工程舊址,曾是絕密級工程,被譽為“深埋山間的絕世和氏璧”、“地下長城”、“洞體三峽”、“世界第一人工洞體”、“龐大的地下宮殿”等。這座震撼世人的人工奇跡,位于重慶涪陵尖子山的大山里。
核工廠
“816”地下核工程是國家批準修建的中國第二個核原料工業基地,主要生產核裂變材钚239(原子彈的核心材料)圖:核工程入口處。
“816”地下核工程總耗資7.4億元,國家先后投入6萬多建設大軍,1967年開工,1984年停工,2002年被解密,成為旅游項目。為了戰備需要,專家對洞體工程設計可以預防100萬噸氫彈空中爆炸沖擊和1000磅炸彈直接命中攻擊,甚至還能抵御8級地震的破壞。圖:核工程內部走道,非常寬敞,卡車可以直接通過。
為了讓洞體堅不可摧,工程兵們使用了大量鋼筋混凝土澆筑,整個洞體內進洞深度400米左右,頂部覆蓋層最厚達200米,核心部位廠房的覆蓋層厚度均在150米以上。圖:洞內墻壁上的標語。
核工程
資料顯示,為了核工程,整座大山被挖空,最大洞廳共9層高達79.6米,總長21公里。出入口共有大小19個洞口,分為人員出入口、汽車通行洞、排風洞、排水溝、倉庫等應有盡有,各種設施一應俱全。圖:核反應大廳,地上的孔洞是用來插核燃料棒。
據報道,“816”核工程所有洞體的軸向線長疊加達20余公里,而且洞內通風條件良好,一年四季處于恒溫狀態。圖:主廳總控制室。
氫彈
“816”地下核工程始終沒有投入運行,到1984年2月,隨著國際局勢的發展,地下工程暫停施工。從完成度的情況來看,主體工程完成了85%,設備安裝工程完成了60%左右。圖:核反應堆主廠房。
圖:洞內的氫彈模型。據報道,當年有100多名工程兵在修建“816”核工程時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平均年齡僅21歲。
宮殿
圖:壯觀的地下洞體走廊。
圖:為方便上下,洞體內還安裝了電梯。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qingganjiaoliu/15155.html